发布日期:2018-07-24 00:00
在福州六一中路的闹市区,有一-片废弃的老厂区,僻静、陈旧,周边散落着一些锈迹斑斑的车间零件与长满青苔的砖瓦。车子开不进去,只能停靠在外头。但穿越过这片老墙和碎石驳杂的小路后,显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青砖砌成的旧厂房。 这不是普通的旧厂房,而是木雕艺术家郑大木的“人间桃花源”。在这间百余平米的“桃花源”里,郑大木避开喧嚣的人群,独自埋醉在自己的木雕世界里,淡泊而安静地求索着他的艺术之道。刻刀便是他的画笔,他在这城市的一-隅日复一日地描绘生命的美丽。而我们冒昧的参访,仿佛误闯了当代桃花源。 “崇尚自然美才是阳光大道” 走进郑大木的工作室,只见各种木材随地安放,看起来蒙尘许久,毫不起眼,但在郑大木的介绍下仔细辨别,我们才发现大部分竟都是奇材佳木,如小叶紫檀老料、海南黄花黎、越南黄花梨、金丝楠木和黄杨木。 “这块红豆杉老料已跟随我多年了,你看,多厚多大的一一块木料呀,非常少见! 站在工作室中央,郑大木掀开一张大塑料布,向我们展示他心爱的藏品。对同木头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他而言,每件材质上佳的木料都是他青睐的宝贝,每块与他有缘的木头都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不过,在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时,那些表现力极强的木材更是郑大木最为关注的材料。 作为福建著名木雕泰斗阮宝光的弟子,郑大木在青年时期便谨遵师嘱,努力发扬福州木雕艺术的文化精髓,雕刻风格既传承了福州传统工艺精致细腻的特点,又在后期融合了返璞归真的风格和抽象艺术的理念。 “事实上,我们民族的每个人都喜欢木头,整个东南亚区域更是对原木崇拜不已。因为在东方人看来,木头与人的亲和力比石头更强烈。譬如海南黄花黎,古代的巫师视其为神物,并常将其焚烧祭神,与上天对话。而在木雕艺术中,保持木头最自然的形态才是木雕艺术家首要的任务,正所谓因材施刀,天人合一。”郑大木说道。 这种追求自然美感的思维方式始终贯穿在郑大木的艺术创作生涯中,诚如他在《论自然美》-文中强调,“在雕塑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形态美为上等,不要太苛求形象美、精确美和比例到位美等,总之在雕塑艺术中 只有崇尚自然美才是阳光大道。” 而“自然美”的范畴又是什么呢,中国道家鼻祖老子那里,郑大木悟出了雕刻艺术的真善美。对于老子所追求的“道”郑大木的理解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不是那种纷乱的感观愉悦,而应该回归本真、本性,追寻内在本质的美,亦即‘真’。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美就是‘朴’,就是‘返璞归真’的美。 进一步的诠释是,“真正的巧并非在违背自然规律,去卖弄有限的小聪明技艺,而在于顺应‘道’的自然规律,在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获得实现,相反,违背‘道’的自然规律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看来好像是聪明的、漂亮的、华丽的作品,实际反而损害了 真正的自然美。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该是不多加雕饰的,而是自然天成,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潜藏在木头里的天籁 一截干枯的朽木,枝桠纷张,将前端稍事休整后,一尾遨游于水中的鱼儿便诞生了;一颗满是坑坑洼洼,遍布疙瘩的丑陋大树瘤,只是在右侧略加凿刻了几刀,便和左侧的天然残痕配成了一对沧桑老父面容上的慈悲之眼;一盘错综纠缠的老树根,依形稍加雕琢,一组八大山人风格的残荷与孤鸟便横空出世;一颗状如苹果的树瘤,在刻刀的轻轻削切中渐渐浮现出蜷缩于苹果中的娇羞夏娃,缠绵悱恻的姿态,惟妙惟肖。 这就是郑大木的木雕作品,追寻本色,内敛含蓄。而他深懂得,自己所极的,其实是在山野林间、江岸河畔上去不断发掘大自然末完的艺术作品,所有的天籁都潜藏在那些枝桠、树瘤和根茎深处,而他,天生拥有着在第一时间将它们辨识出来的眼力。“我能一 眼发现它们是我要寻找的作品。”郑大木说。 如同西方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在创作《大卫》时,面对一块尚未雕凿的大理石,却已经看见石头里的灵魂,因而说道: 大卫已经在里面了,只需要把不必要的部分去掉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没有米开朗基罗的慧眼独识,作品是无法展现生命力的。艺术家创作作品,就是作者内心的投影,也是个人内在修为的展现,必须具备真挚的情感,以及纯熟的技术,方能产生动人的艺术。 郑大木如同老实的修行隐者,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将阮宝光大师教导的“从艺先做人”的师训贯彻在艺术创作上,使作品如其人-般,散发着温润质朴的性格,展现出纯真卓绝的张力。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命灵魂雕凿得更精炼细致,刀刀深入木,无不让人由衷赞 虽然已是知天命的年岁,但是郑大木的心却总是保持着起跑者的姿态,常年坚持创作,不断超越自己,将内心真善美的风景,化成一件件动人的木雕作品。 所以,也不难明白,为什么郑大木最喜欢的雕刻形象是苦行僧。因为没有坚韧不拔的求道精神是不会修成正果的,艺术家的求索过程也正如苦行僧的求道过程一样,充满痛苦,但终将获得开悟后的澄明和淡泊。 近年来,郑大木的雕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工艺大奖,并获邀到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秘鲁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举办展览。作品被中外许多展览馆和政企界收藏家收藏,并给予极高的评价。但郑大木对这些奖誉并不特别上心,相反,他甚至不愿详谈。 或许,一切可以从他最喜爱的画僧八大山人那里找到答案。孤傲寂然、大气磅礴、与世无争的画风唯八大独有,而郑大木走的也是一条独自探索的艺术道路。这一路不需要繁华,不需要浮名,需要的只是,时刻聆听自己内心的艺术之声,时刻准备响应大自然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