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中式家具的创新

发布日期:2018-07-18 00:00

      古典中式家具的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众多业界人士的难题,尤其是在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购买主力以及经济不景气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顺应时代,开创出受到新生代购买生力军喜爱的家具制品,成为红木家具业者最重要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效创新中式家具的前提

      (一)功能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意识

首先,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家具产品的内在属性。家具,乃是家用之器具,必须符合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使用要求。其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家具制品必须能够给消费者的居住空间添色,创造美。尤其是以红木为主要材质的古典家具生产企业,因为材质贵重,更加强调美观这一功能以外的基本需求。

      功能和外形(艺术性),是家具制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大核心要素。功能优先还是外形优先,是现代家具界长久争论的一个话题。从横向上看,二者都有特定的市场。而纵向回顾现代家具的历史,就会发现,片面强调外形的家具,都无法实现长久、大批量的销售,以功能性优先的家具,赢得长久市场销售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而当功能性和外形都达到优异的情况下,家具制品几乎可以脱离潮流的影响,某些甚至可以变成不随时代变更而消失的经典。德国椅子生产商索耐特(THONET)生产的曲木椅即是绝佳案例,其中一款thonet14号曲木椅,  1859年推出迄今,已超过了5000万把,156年后的今天,仍是索耐特公司的主力产品。

      由此可见,功能和艺术性并重,是长久可行的、可以为商业创造巨大价值的创新之道。

      反观古典红木家具企业的情况,行业的总体特征是片面强调制品的外观,或者说艺术性,而罔顾消费者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并未从消费者生活的角度考虑家具制品的设计问题。例如,沙发设计仅考虑产品外观和体量,而不充分顾及使用者在舒适度上的要求。作为家具业者,我们必须意识到消费者盲目的一面,更加周到地考虑他们]的需求。必须比消费者更懂得生活,才能创造出经得起考验的家具制品,形成长久的良性销售

 

       (二)站在“生活家”  的角度,深刻理解古典家具之美

 

      这几年出现了一个新词--“生活家”,用来形容把自己的生舌经营得富有品质的人。生活家对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高标准追求,懂得高品质生活的真正含义。他们推崇的生活理念,使用的家用器具得到人们的认同与追捧,甚至引领了新的生活方式。

      笔者认为,家具企业的创新,也必须站在生活家的角度看待产品问题。我们]要为什么样的消费者制造什么样的家具?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同时实践了企业定位这一现代商业社会里无比重要的经营思想。

      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  红木家具作为价格远远超出普适家具的产品类型,消费者对其内在的艺术性有着超出普  通家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制品外形的优异和制作工艺的精良。那什么样的外形才是优异的?

      面对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经典中式家具,我们必须具备极高的鉴赏水平,才能领悟其艺术性的精妙。要知道,通过制品的细微比例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体造型而使家具成品形成独特韵味,不是从事于此工作多年即可自动掌握的知识。正是因为比例精准、韵味超卓,才使得中国古典家具在世界家具之林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至今无法被西方家具超越。其内在的艺术性不但来自于制作者过人的艺术眼光,也来自于其精益求精的良苦用心。

      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典家具的精华所在,除了传承上干年的榫卯工艺外,就是古代中国人对美的独到理解与高超的审美标准。而对中国美与审美标准的深刻理解,必须经过多年的艰苦修炼才可达成且不能仅仅囿于古典家具行业,须超越到对古典中国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的学习、体悟,日积月累方能有所得。也正因如此,许多经典的古典家具款型来自于文人与工匠的合作,并非工匠自身的工作成果。

      而对古典中国美的理解也正是古典家具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我们]必须拥有鉴赏家的眼光,并以鉴赏家的眼光对待产品品相,才能够创造出优异的新式家具外形。

可以说,当我们拥有了上述正确的产品理念以及对古典中国家具之美的欣赏眼光之后,才拥有了有效地、顺利地开展中式家具的改良创新的前提。

   古典家具的创新并非构思新造型

      绝大部分业者都以为创意是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认为  古典家具的创新就是构思新外形。笔者则想提出不同的见途。

      纵观中国古典家具史可以发现,古典家具的造型  !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变化。以椅子造型来说,无非是圈椅、官帽椅、玫瑰椅、交椅等几种屈指可数的类型。所有的造型变化几乎都是左汉几种大的形制之上进行,在细微的产品造型变化、比例的调话中产生不同的意蕴。王世襄先生在其《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有过与过精辟的论述。同是一把圈椅,可通过细微的变化产生大气  凛然的风味,也可生发出清秀雅致的感觉;  既可以小巧轻灵,也可以高挑浑厚;可以是华美精细的,也可以是粗拙质朴的....中韵味及意境,不一而足。家具成为了人们寄托情感、表达自我的一种载体,乃是世界家具之林中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可以给我们]以这样的启发:首先,在产品造型方面,不心为大的产品形式创新劳神费心,而要注重通过细微、局部的变化塑造不同的产品韵味。其次,可以在产品功能性和舒适度的提升上下大功夫。以圈椅来说,是否可以降低其座面高度,使现代人不必悬足而坐?是否可以改善背板的位置与弧度以及椅圈和背板的位置关系,从而令使用者有更加舒适的背部依靠?一个传统的脸盆架,是否可以通过一一些变化,使其成为一个衣帽架或毛巾架?是否可以把一个平头案修改为一个茶几?

      另外,现代材料、工艺的采用,也为产品创新创立了巨大的空间。椅子的座面必须是板面或编藤吗?是否可以使用真皮或现代纺织材料代替?是否可以引入新的机器设备,使榫卯结构在不失牢靠度的前提下变得更加便于生产,从而降低劳动成本?

      所有这些,都为古典家具的改良创新引入了无限的可能。当我们以这样的思路投入到产品开发工作中以后,就会发现创意方面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同时,产品序列性的问题也自动得以解决。

      以营造家具意蕴为目标的创新更为重要

      许多所谓新中式家具的厂商或设计公司,总是以某种造型上的局部特征展开产品序列性的设计工作。在所谓专业设计公司的推波助澜下,企业为了片面迎合市场的需求,可以在展会上一次性地推出多达80到90款的中式家具序列产品。

      笔者对此做法不敢苟同。第一,某些造型特征并不适合做大面积的推广。当某一个造型特征对椅子行之有效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同样的造型手段可以运用到箱柜上。其次,中式家具的精良体现在对造型和细节的反复推敲。当设计部门和企业浩浩荡荡地一次性推出近百款产品时,品质如何保证?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市场上已经着见绝大多数所谓新中式产品无识是造型还是功能都乏善可陈,经不起仔细的研读和使用,更不用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片面迎合市场和消费者、以局部的某种造型特征展开产品序列性开发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进而转换思路和理念,企业的研发工作才能够步入正途。

      为什么通过不同工匠之手的传世明式家具,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中相互映衬?为什么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格格不入?当你不具备欣赏古典家具的眼光时,这样的问题会令你百思不得其解。而当你具备足够的鉴赏力,对古典家具的内涵有充足的理解后,就会发现,以营造意蕴为目标塑造新产品时,这些产品可以自动形成序列性,变得和谐、搭调,甚至能与古典款式和平共处。正因如此,笔者在本文前半部分强调了在投入家具新品开发工作以前,必须解决眼光问题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要意识到,几乎只有在中式家具领域才存在产品意蕴、意境这样的问题(西方家具史上唯一接近的例子是夏克家具)。产品的精神性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这也使得中式家具产品的创新难度大大超过了西方古典或现代家具的开发设计。此难度在于读懂古典家具内涵的不易,而不在于创造奇巧款式的不易。

      开发工作中对创意能力的要求,相对于具备欣赏眼光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你可以不具备足够的创意,但是当你具备卓绝的中式家具欣赏眼光时,以笔者前面所述的思路,你同样可以有效地开展中式家具的创新研发工作。